为什么说《峄山碑》“精气内含,华光外溢”?
时间:2015-03-17 来源: 点击:次
为什么说《峄山碑》“精气内含,华光外溢”?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于次年起巡视各地,途中登邹烽山(亦称峰山)时所立的第一块刻石就是《峰山刻石)。传为李斯所书,原石已佚,亦无拓本存世。传世有宋淳化四年(993)郑文宝据南唐徐铱攀本重刻于长安的“长安本”、元代申屠骗据郑文宝本重刻于绍兴的“绍兴本”等。这些重刻本与现存的秦《泰山刻石》、《琅呀台刻石》相比可谓理同而趣异。它们都是秦代理性精神和规范惫识的产物,结体工整严谨,讲求平衡与对称,行笔粗细均匀而变化不显,笔画圆转劲健如同玉著,故有“玉著篆”之称。在情趣表现上,重刻本与现存的秦刻石皆圆润遭劲,但像《琅呀台刻石》等“虽李肠.甚,而古厚之气自在”(杨守敬《平碑记》)。这一点重刻本当自愧不如。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但重刻的《坏山碑》,线条于静谧中班含着舒缓的流动气息,在纯度的提炼上已达到.“精气内含,华光外溢”(王冬龄语)的境界。学之拘谨则易板滞,难皿笔愈之美;疏放又伤气泄,有失沉静之内涵。非天狱离、功力深者断不能至此。
书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