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来自网络,有版权争议请邮件shufa_2015@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海点滴 > 阅读正文

康有为对行笔法有何解释?书之妙道在于何处?

时间:2015-03-17  来源:  点击:
广告商链接:

康有为对行笔法有何解释?


    康有为(广艺舟双揖·缀法第二十一)曰:“行笔之法,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此亦曲尽其妙。然以中郎为最精,其论,贵疾势涩笔。又日:‘令笔心常在点画中,笔软则奇怪生焉。’此法惟平原得之。篆书则李少温,草书则杨少师而已。若能如法行笔,所谓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也。”


    按语:疾涩,是运笔的重要法则,非通身之力运于毫端不可。运笔之难,难在道劲。而道劲正是“疾”与“涩”的产儿。疾涩之法施于点画,则棱侧紧峭,点画斩打截铁,干净利落;施于字书之间,则风格峻整,道媚,行草书尤重此法,能够达到流连顾盼、转折分明的效果。疾涩的表现在重、在逆。逆则紧,逆则劲,尤在精稳、沉着。包世臣云:“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所以行笔如律上水船,要以沉劲之笔送出。

 

书之妙道在于何处?


    南朝齐书法家王僧虔(笔意赞)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妄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乃为《笔意赞》曰:“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先临《告誓》,次写《黄庭》。骨丰肉润,人妙通灵。’努如直架,勒若横钉。开张凤翼,耸摧芝英。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工之尽矣,可擅时名。”


    按语:神采是作品内在的精神、气质;形质是外在的,包括字体的间架、骨筋血肉等。深识书者,帷见神采,不见字形,但神采靠字形去表现,所以二者必须统一于一个完整的作品中。

广告商链接:

猜您也喜欢

  • 冯宝麟:情感和笔墨一起舞动—胡立民先生书法作品赏析
    冯宝麟:情感和笔墨一起舞动—胡立民先生书法作品赏析
  • 书法艺术的微信互动营销
    书法艺术的微信互动营销
  • 为什么说“永字八法”基本上概括了汉字的笔画?
    为什么说“永字八法”基本上概括了汉字的笔画?
  • 来自明朝书法大咖的信!
    来自明朝书法大咖的信!

  •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