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来自网络,有版权争议请邮件shufa_2015@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海点滴 > 阅读正文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摹应注意什么 ...

时间:2015-03-17  来源:  点击:
广告商链接: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摹应注意什么?


    南宋姜夔《续书谱·临摹》曰:“摹书最易,唐太宗云:‘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堰于笔下。’亦可以嗤萧子云。唯初学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其次,双钩蜡本,须精意摹拓,仍不失位置之美耳。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世所有《兰亭》,何舍数百本,而定武为最佳。然定武本有数样,今取诸本参之,其位置、长短、大小,无不一同,而肥4、刚柔、工拙要妙之处,如人之面,无有同者。以此知定武虽石刻,又未必得真迹之风神矣。字书全以风神超迈为主,刻之金石,其可苟哉!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体。虽然,尤贵于瘦,使工人刻之,又从而刮治之,则瘦者亦变为肥矣。或云双钩时须倒置之,则亦无容私意于其间。诚使下本明,上纸薄,倒钩何害?若下本晦,上纸厚,却须能书者为之,发其笔意可也。夫锋芒圭角,字之精神,大抵双钩多失,此又须朱其背时,稍致意焉。”
    按语:临幕亦不得照葫芦画抓。

专题:

颜真卿

柳公权

楷书字帖

广告商链接:

猜您也喜欢

  • 清心寡欲 字亦精神
    清心寡欲 字亦精神
  • 林散之十论王铎
    林散之十论王铎
  • 什么是毛病笔画?“笔画造型八病”是怎样形成的?如何纠正?
    什么是毛病笔画?“笔画造型八病”是怎样形成的?如何纠正?
  • 一心“粉饰太平,闻名天下” 却痛失江山
    一心“粉饰太平,闻名天下” 却痛失江山

  •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