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来自网络,有版权争议请邮件shufa_2015@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海点滴 > 阅读正文

华人德:《淳化阁帖》版辫

时间:2015-03-17  来源:  点击:
广告商链接:
华人德:《淳化阁帖》版辫
    一、《阁帖》祖刻本有枣木气    我国早在隋唐时即有雕版印刷,五代时官方曾刻《九经》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后蜀毋昭裔刻《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等大部书数种。宋初,太祖赵匡胤于开宝四年(971)命高品、张从信监刻大藏经五千余卷,至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八年(983)竣工,计雕板十三万块,工程浩大空前,即为《开宝藏》。雕板刻书以枣木、梨木最佳,木质坚硬.木理细密,枣梨皆中原地区常见树种,取材方便。故后世称滥刻书为“灾梨祸枣”。刻石亘古即有,于石上刊刻法帖,历史与雕板刻经书时代先后相近。《兰亭序》传说有开皇本,后有定武本,南唐时有《异元帖》。在宋初刊刻大部丛帖,无论以木以石,在技能上均不存在问题。刻帖为保存名人书家手迹,刊刻以石为胜。在石上刻字,以小铁尺轻轻敲击刻刀,所刻笔道婉转细腻,枯笔和锋颖可以毫芒毕现。而木刻以薄[]I决刀在木板上刊刻,由于受木理影响,所刻出的笔画往往僵直生硬,枯笔和起迄锋颖显得粗糙。这一类字在《阁帖》祖本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此后人称之为“枣木气”。如(图一〕所示,一望便知是木板上所刻。而《大观帖》刻于石上,则无此状。或许持石刻说者可以认为此乃刊刻者技法不精所致,并不能说明一定是木刻者。那么请看第二条证据。



    二、南宋国子监本《阁帖》为复制先朝文物
    《阁帖》明潘允亮藏宋贾似道本,即今第九卷藏于上海图书馆、而第一至八卷及第十卷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者.此十卷中分别能看到有张通、工成、李枚、郭奇的姓名,这四人在我多年的同事瞿冕良(冠群)先生编著的《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均能查到,张通、王成、郭奇皆南宋绍兴间杭州地区刻书工人,唯“李枚”条云:“北宋嘉佑间刻字工人,参加刻过《新唐书》。”。上海图书馆许全胜先生考《百钠本二十四史》所据影印之十四行本《新唐书》为湖州刊本,即后之南宋监本,则李枚亦为南宋绍兴间刻工也。。古时刻书,多有将书名、卷数、页码及刻工自己的姓名刻于版心(也有仅刻姓或仅刻名者)的做法,而潘允亮藏贾似道本亦有刻工姓名小字,刻于卷数、板数之下,正是循刻书之例也。刻书乃刻于木板,与刻石为两种不同的技能,故潘允亮藏贾似道本为木刻本。曹士冕《法帖谱系》云:“绍兴中,以御府所藏淳化旧帖刻板,置之国子监,其首尾与淳化阁本略无少异.’。潘允亮藏贾似道本即曹士冕所云南宋绍兴年间所刻之国子监本。。宋高宗于绍兴十三年(1143)九月曾下诏,将其平日书写的《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六经及《礼记·学记》、《经解》、《中庸》、《儒行》、《大学》五篇刻于石,立于杭州太学院,即南宋高宗御书石经。国子监有的是石料和石工。宋高宗精于书法,其父宋徽宗时刻《大观帖》,论艺术性,远胜于《淳化阁帖》,刻帖石胜于木且能传久.高宗不会不懂,而要另召手民,“以御府所藏淳化旧帖刻板”、“其首尾与淳化阁本略无少异”,无非是要复制先朝文物(不仅是翻刻),以远绍太宗“文德化成,润色太平”。这可作为《阁帖》祖本的木刻之旁证。最有力的证据是《阁帖》祖本上的“横裂纹”和“银锭纹”。来源 书法 屋:www.shufawu.com。    三、《阁帖》祖本横裂纹为木板之铁证    木之纤维纹理随树木成长,故皆纵向。截木为段,剖析成板,板材因干燥收缩而开裂,其裂纹顺纹理而生,故亦纵向。《阁帖》祖本以枣木板刻,帖为横式,横长而竖短,故其板皆纹理横向。若有开裂,必成横裂纹,而绝无竖裂者。细辨上海博物馆新购《阁帖》第四卷、第七卷和第八卷(第七卷中有部分为剪裱拼配,而第六卷非祖刻原拓)有横裂纹三十余处,且绝大多数横裂纹皆裂而未断或只开裂二三寸许,甚至未加木门(即无银锭纹)。尤其第八卷《阮公帖》中部有一大横裂纹,然裂至《家月末帖》、《蒸湿帖》及《不得西问帖》中部,裂纹就断续不连。这是木板裂诉的特征,石板崩裂绝不会成此状。(图二〕石板断裂,并没有一定的方向性,狭窄处更易断裂,即竖向的断裂纹应该更多.裂纹也不会只裂二三寸许,因为有了裂纹,石板经椎拓震动,裂纹都会一裂到底。另外,数十百年间石板亦绝不会出现如许多的裂纹,且石之裂口会有破碎,今可见拓本版面洁净,所刻字略无损坏,亦无石花。

    关于《阁帖》祖本的横裂纹,古人早已留意,如黄山谷:“元枯中.亲贤宅从禁中借板,墨百本,分遗官僚,但用潘谷墨,光辉有余,而不甚黔黑,又多木横裂纹,士大夫不能尽别也。”.今上海博物馆新购《淳化阁帖》第六卷后有北宋人题记:“御府法帖板本掌于御书院,岁久板有横裂纹。魏王好书,尝从先帝借归邸中,模数百本,又刻板本藏之,模拓镌刻皆用国工,不复可辨。余所藏本首幅有横裂纹,可知其为秘府本也。第一第七十七皆有横裂纹。”第四卷前有清吴荣光题记:“此第四卷王摘、萧思话、梁萧子云、褚遂良、褚庭诲书皆有横裂纹,虞世南书有斜裂纹,又萧思话及欧、褚诸书行间皆有银锭纹。……”可见横裂纹和银锭纹都是鉴别《阁帖》木板所刻祖本的重要依据,为何古人屡屡提及而我们反视而不见呢?
    四、银锭纹为防木板继续开裂之木门    所谓《阁帖》祖本之银锭纹,实为银锭形门柄在拓本上所现的痕迹,这门应该也是枣木的,而不是金属,当然更不是银质的。它们大小不一,形状也略有差别,有的束腰大些,有的束腰小。(图三〕用与木板同样木质的门,在受到干湿影响时会与木板同步胀缩,不会松动或将裂纹绷开。一般一条横裂纹只需用一个银锭状木门即可起到加固作用,长的裂纹也只需要用两只木门,细验《阁帖》祖刻拓本即如此。若石板则沉重,一、二个这么小的门是绝对卯不住断裂石板的。故碑石断裂,一般用铁箍箍定,也有用蚂蝗襻铁搭在正背面,搭上许多个方能起到固定作用。后世石板刻帖(如园林廊壁的书条石),凡有断裂的,绝不见有用银锭状门加固者。凡此种种,皆可证明《阁帖》祖本为木刻而决非石刻者。


广告商链接:

猜您也喜欢

  • 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适、萧娴书法精品展
    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适、萧娴书法精品展
  • 八大山人有几个?
    八大山人有几个?
  • 邵岩:书法不必只跟汉字有关
    邵岩:书法不必只跟汉字有关
  • 你可知道书法里的各种关系?
    你可知道书法里的各种关系?

  •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