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来自网络,有版权争议请邮件shufa_2015@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海点滴 > 阅读正文

为什么说李叔同的书法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时间:2015-03-17  来源:  点击:
广告商链接:

为什么说李叔同的书法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李叔同(1880-1942),幼名文涛,后名广平,号漱筒、瘦桐,39岁出家,释名演音,号弘一,别名甚多,以叔同、弘一最著,浙江平湖人。

    李叔同在诗词、音乐、绘画、书法、篆刻及戏剧等方面均有高深造诣,在中国近代艺坛上堪称最全面的艺术人才。剃发出家后诸艺皆废,唯于书艺研习不辍,老而弥笃。故他的艺术以书法成就最为卓越。其书艺的发展,以1918年饭依佛门为标志,大致可分为在俗和出家后两个阶段。
    出家前的李叔同,身处碑学盛兴时代,自然受其熏陶,从秦汉刻石到魏碑造像以及唐宋名家的墨迹,皆下过大量的临摹功夫,其中《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等魏碑名品对他的影响最大,故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写得凝重厚实,结构舒展开张,点画方折劲健,富于力度和质感。这反映了在俗的李叔同作为青年艺术家的才华和蓬勃朝气。不过这个时期他的书法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个人风格,而是保留着较多的师承痕迹。
    由于诸多原因,李叔同于39岁那年毅然出家,从一个积极投身社会活动的热血青年,一变而成为超然世外、谈经讲法的佛门弟子。来源 转载请保留链接)
推荐:
书法培训

书法欣赏

 

 

 

广告商链接:

猜您也喜欢

  • 书法篆刻创作中的常用技术手段
    书法篆刻创作中的常用技术手段
  • 书法的随意性
    书法的随意性
  • 怎样用转法?
    怎样用转法?
  • 十个最难认的汉字,你认识几个?
    十个最难认的汉字,你认识几个?

  •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