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来自网络,有版权争议请邮件shufa_2015@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海点滴 > 阅读正文

为什么吴昌硕自称临《石鼓文》“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时间:2015-03-17  来源:  点击:
广告商链接:

为什么吴昌硕自称临《石鼓文》“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吴昌硕(1844--1927),名俊、俊卿,字苍石、仓硕、昌硕,七十后以字行,别署击庐、苦铁、破荷,浙江安吉县娜吴村人。他以诗、书、画、印四绝雄古傲今。论者认为其书、画、印创作皆臻一流,究其根基,主要得力于石鼓文。
    石鼓文系先秦遗物,书体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沙孟海谓击翁
  “寝馈于石鼓数十年,早、中、晚年各有意态,各有体势,与时推迁。大约中年以后结法渐离原刻,六十左右确立自我面目,七八十岁更态肆烂漫,独步一时”(《沙孟海论书丛稿》)。吴氏临摹石鼓文全本,最著者有五十九岁、六十五岁、七十二岁和七十五岁四种临本。他在六一卜五岁临本自记中写道:“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沙孟海认为击翁“一日有一日之境界”这句话大可寻味。“我看他四五十岁所临石鼓,循守绳墨,点画毕肖,后来功夫渐深,熟能生巧,指腕间便不自觉地幻出新的境界来。来源 转载请保留链接)
推荐:
书法培训

广告商链接:

猜您也喜欢

  • 为什么说五指执笔法是执笔的最基本方法?
    为什么说五指执笔法是执笔的最基本方法?
  • 《礼记》千古智慧,中华礼仪之美
    《礼记》千古智慧,中华礼仪之美
  • 胡秋萍谈草书:理性与浪漫的交融
    胡秋萍谈草书:理性与浪漫的交融
  • 十个最难认的汉字,你认识几个?
    十个最难认的汉字,你认识几个?

  •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