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来自网络,有版权争议请邮件shufa_2015@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法理论 > 理论知识 > 阅读正文

楷书练好了,怎么过渡到行书?

时间:2018-11-09  来源:  点击:
广告商链接:

原标题:楷书练好了,怎么过渡到行书?

如果有人问:如何从楷书过渡到行书?也许有人会说:“不就写快点嘛?”“重新临行书帖就可以了!”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相对片面。今天我就此和大家聊聊:如何较为科学地将楷书过渡到行书。

进入正题前,思友们要明白一个概念:楷书和行书无先后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学术体系,拥有相对独立而又有一定共性的书法基础,所以本文所讲的楷书过渡到行书的思路,当然不只是速度的关系,这里面包含了楷书和行书体系间微妙的基本功、笔法架构、布局和行气等系统性问题,主要表现在8点思路。

先看个例子,我们知道,现在在欧楷方面有成就的只有天津田氏兄弟,虽然田氏兄弟的楷书对真正的欧楷作了些许改造,相比真正的欧楷还差的很远,但不能不说,就当世来说,田氏兄弟的楷书无疑是最好的。咱就拿田蕴章的楷书来说,我们对比他的行书和楷书是怎么样的?

田蕴章的楷书,非常成熟,我们不多评论。但是落款处的行书,虽然写的很“漂亮”、“秀气”,但是,依然能看出楷书的笔法痕迹。这就说明,但一个人书法特点完全固定成型了的时候,想要变换是困难和存在瓶颈的。抑或说,田老师的行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蜕变。

那么,如何相对“科学地”将楷书转换到行书?基本原则是大道理,从宏观上指导人们的思维和实践,具体方法是明细要求,从微观上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书法实践不能光讲大道理,要有具体要求来规范操作过程。“变”是楷书向行书转化的关键。下面用实例来做印证说明。

1、用笔:变中锋行笔为诸锋兼用

“中锋行笔”千古不易,楷书尤其讲究这一点,这也是古代书法大家用笔经验的总结,今人可遵照执行。但在行书的书写中,由于写意抒情的需要往往兼用多种笔法,使得笔下的线条变化无穷而生出许多情趣来。用中锋能获得丰满圆实的、具有立体感的线条,就像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那样,力透纸背、墨如漏痕。侧锋也是书写时常常用到的,清人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正锋取劲,侧锋取妍。王羲之《兰亭》取妍处时带侧笔。”由此可见,根据需要时而用侧锋书写,也能获得《兰亭序》那样的顿挫生姿、妍美无比的效果。除了运用中锋和侧锋以外,行书书写有时还可根据需要偶尔使用偏锋,以求得异样的效果。

2、运笔:变缓书慢写为快慢两可

相比较而言,行与楷的显著不同就是书写时行书运笔的速度快于楷书。就这么一快,使得行书表现出诸多风姿来。当然,从实用角度看,不快不足以提高速度,不足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艺术角度看,书写速度加快使得线条变化多姿,粗细、曲直、枯湿、燥润、浓淡、虚实都得以表现,令人看来有丰富多彩、心旷神怡的感觉。假如把米芾的《吴江舟中诗帖》展现在我们面前,无人不为米芾疾如剑舞、慢若闲步的疾缓有度所痴迷:该诗帖起首几行书写速度不紧不慢,可见书者心绪尚处平和之态,到了“添金工不怒,意满怨亦散。一曳如风车,叫啖如临战。傍观莺窦湖,渺渺无涯岸”这一节,则明显看出米芾的心绪起了波澜,书写的速度较前面要快,但注意到了快慢结合,“戰”字左半浓墨慢写显得稳实沉着,右半随情绪波动快写,起承转合自然显露,飞白和枯笔与左半的稳实沉着形成鲜明对比;“傍观莺窦湖,渺渺无涯岸”两句前六字行笔略慢,后四字书写速度明显加快,颇有抑扬顿挫、波动起伏之感。

行书的快写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内容情节、根据书者写意抒情的需要靠临场发挥来表现,该慢则慢,当快则快,快慢结合。当然,快写自不待言,即使是慢写也比楷书要快许多。

广告商链接:

猜您也喜欢

  • 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书法?
    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书法?
  • 临帖,是书法创新的唯一捷径!
    临帖,是书法创新的唯一捷径!
  • 死刑前,他要求写张小楷
    死刑前,他要求写张小楷
  • 书法的笔势是什么?点画之间如何呼应形成笔势?
    书法的笔势是什么?点画之间如何呼应形成笔势?

  •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