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来自网络,有版权争议请邮件shufa_2015@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法史 > 阅读正文

汉代的石刻书法

时间:2015-03-16  来源:  点击:
广告商链接:

汉代的石刻书法

       可视为秦石刻书法的延伸。除秦代就已出现的喝和摩崖石刻外,还出现了石阀铭、表颂、石刻题字、墓志铭、石经等,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大量的碑铭。西汉石刻较少、东汉时期,作为统治者“举孝廉”政策的产物,“碑碣云起”,“刻石颂德,遍于郡邑,风气极盛。”东汉碑石,在数量上逐渐增多,碑文字数也急剧增加.至恒、灵时代,由于整个社会崇尚书法,碑铭不仅书法精美,刻工精良,而且碑的形制与纹饰也十分讲究,达到两汉以来的鼎盛时期。
    汉代承继秦制,在石上铭刻文字逐渐成为一种体系。这种体系的完善,促使中国古代石刻文字与金文一样成为一种传统的工艺,并一直延续到现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主要是古代一种与葬礼习俗相关的文化表现,在汉代还渗透了截纬神学的色彩。清王和认为:“汉时碑刻多用截纬成文。”以后,因其含有歌功颂德、纪念事物的文化内涵,碑4铭文又发展出祭祀、记功、记事、教化、凭证以及宣扬宗教等功能。汉末文人书法艺术兴起之后,书法艺术家多有涉猎,但大抵与抒情、遭兴之文人艺术趣旨不同,主要还是以严肃的正体做整齐庄重的排列。就汉代碑刻所存书体而言,明显少于手书墨迹系统.除极个别见于在砖上刻画的草书外,仅篆书与隶书两种,属规整的“正”体范畴,这是由石刻书法多用于庄重场合的性质所决定的。尽管汉代石刻书法风格类型丰富,然若以此替代一切来研究整个汉代书法的发展,那只能是盲人摸象。汉代的石刻书法绝大多数出自无名氏与工匠之手,因此,在研究其审美价值时,不应忽视这些作品实用的工艺美特征。

广告商链接:

猜您也喜欢

  • 楷法蜕变 浑穆高古—张裕钊的“南宫体”
    楷法蜕变 浑穆高古—张裕钊的“南宫体”
  • 楷书鼻祖魏钟繇
    楷书鼻祖魏钟繇
  • 剑南诗家 放翁书风—陆游的《自书诗卷》
    剑南诗家 放翁书风—陆游的《自书诗卷》
  • 草情篆韵 惊沙坐飞—郑伟道昭与《云峰刻石》
    草情篆韵 惊沙坐飞—郑伟道昭与《云峰刻石》

  •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