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来自网络,有版权争议请邮件shufa_2015@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法史 > 阅读正文

吴说与徐兢:南宋初期有所创新的书家

时间:2015-03-16  来源:  点击:
广告商链接:

吴说与徐兢:南宋初期有所创新的书家

        面对南渡以后书学衰落的局面,赵构《翰墨志》曾有言:

        书学之弊,无如本朝。作字直记姓名尔,其点画位置,殆无一毫名世。先皇帝尤喜书,致立学养士,惟得杜唐稽一人,余皆体仿,了无神气。因念东晋渡江后,犹有王、谢而下,朝士无不能书,以擅一时之誉,彬彬盛哉。至若绍兴以来,杂书、游丝书惟钱塘吴说,篆法惟信州徐兢,亦皆碌碌,可叹其弊也。

         他还不禁感慨道:

        本朝士人,自国初至今,殊乏以字画名世。纵有,不过一二数,诚非有唐之比。然一祖八宗皆喜翰墨,特书大书、飞白、分隶,加赐臣下多矣。余四十年间,每作字,因欲鼓动士类,为一代操觚之盛。以六朝居江左,皆南中士夫,而书名显著非一,岂谓今非若比,视书漠然,略不为意?果时移事异,习尚亦与之汙隆,不可力回也。
      
        在赵构眼中,绍兴年间以书法名家者,唯吴说、徐兢二人在体势上有所创新,没有完全落人“体仿”而“了无神气”的碌碌之为。赵构以帝王之尊力图挽回颓势,而有此严格的评说,也在一定层面上揭示了当时书坛的风气。

         (一)吴说

          吴说(?-1169尚在世),字傅朋,号练塘,杭州钱塘(浙江杭州)人。吴师礼(字安中)之子,王令(字逢原)外孙。政和七年(1117),以将仕郎入仕。次年移南阳。南渡后,因家居钱塘之紫溪,人呼“吴紫溪”。绍兴初,曾出守盯胎军,后任转运使;绍兴十四年(1144),除尚书郎,出知信州(江西上饶)。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终主管崇道观。

         吴说书法当有家学渊源。《宋史》记载吴说父亲“工翰墨,帝尝访以字学”,可见吴氏一门善书。吴说书法青胜于蓝,应得力于他丰富的收藏经历。比如,建炎三年(1129),吴说收藏到了一本旧刻《定武兰亭》,此本即后来著名的“独孤僧本”,并正书作跋。又比如,绍兴元年(1131),李清照迁居会稽(绍兴)卜居土民钟氏宅期间,赵明诚夫妇“归来堂”南携书画砚墨等五簏遭窃而散失,后来该散出之品“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

        吴说没有通过进士科举,但以善书而受高宗青睐。比如,秘书省建成之后,省内多处建筑通常需要题榜(题牌),而这些榜书大字通常是皇帝自己题写,或者是让馆阁内臣书写,而吴说并未居馆阁之职,却题写了“石渠”二大字。周紫芝(1082-1155)《题吴说石渠大字》:“中郎往昔游鸿都,眼见箒垩心成书。乃知隶法亦天授,后世岂复斯人徒。周王百度新复古,道家山是图书府。吴侯妙翰绝古今,高榜横空近风雨。大字三尺古所难,细书不要乌丝栏。四蹄自扶半边石,两翩忽举空中鸾。知君似是文中虎,便恐声名传帝所。借令头白下凌云,寄语韦郎耐辛苦,”又比如,孝宗朝王明清《挥麈后录》记录了一则吴说自己的话:“(吴说)知信州,朝辞上殿,高宗云:‘朕有一事,每以自歉。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卿书九里松牌甚佳,向来朕自书易之,终不逮卿所书,当令仍旧。’(吴)说皇恐称谢。是日降旨,令根寻旧牌,尚在天竺寺库堂中。即复令张挂,取宸奎榜人禁中。(吴)说所书,至今揭于松门,仰见圣德谦仁之不伐也。”此外,《吴郡志》、《会稽志》等有关于吴说曾在当地题榜的事,可见吴说善榜书大字。可惜,这些书迹没能遗存下来,如今也只能通过文献“遥想傅朋当年”了。

 




  吴说与徐兢:南宋初期有所创新的书家(2)


       吴说更善小楷、草书、行书,而且是走书法史上最为正宗的取法魏晋“钟、王”和唐人孙过庭之路。吴说尝论书日:“若评书法,当以钟(繇)、王(羲之)为初祖。欲学王法,当以(孙)过庭为指南。”其书法观念与宋高宗“学书当以钟、王为法”之说相契合。吴说的书法实践也是从钟、王入手的,他曾见到过多本《兰亭序》并作跋。他的楷书作品传世鲜见,笔者仅见观款一种,已出新意而暗含些许晋唐韵度。吴说草书与行书应该水准更高,尤其是他的行书,受到本身就学王羲之的高宗皇帝的欣赏。据叶绍翁记:“东坡既赋《寒碧》之句,吴氏说能草圣,行书尤妙,尝书坡句于寺之髹壁。高宗命使诏僧借人宫中,留玩者数日,复命还赐本寺。说字画遇际圣君如此。”吴说传世书札主要有《昨晚帖》、《门内聚星帖》(以上藏故宫博物院),《二事帖》、《明善宗簿帖》、《私门帖》、《叙慰帖》(以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阁中帖》、《下车帖》(均藏上海博物馆)和《门内眷聚帖》(《三希堂法帖》第十六册摹刻),表现出习学晋人和初唐的成就。虽然总体上来说,吴说书风过于崇尚阴柔之美,但是他在行书上对王羲之有着不失灵活的理解,在南宋前期“尚意”风行的氛围里有着特殊的意义。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对此,当今书学研究者给予了宽容的高评:“纯粹从继承王氏书风的角度来看,吴说的深人程度应该稍胜蔡襄和薛绍彭,比之高宗更远出其上。“

         尽管如此,当时和后世的多数人,还是对吴说所作的那种具有强烈新奇面貌的“游丝书”更感兴趣。可能是赵构《翰墨志》的一句话,加之“游丝”二字,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其实,吴说于游丝书并不多作。据笔者检索,历代书画著录资料中仅记载了三种吴说游丝书作:其一,绍兴十五年(1145)十月既望,游丝书《王安石苏轼三诗》并行书《上饶使君郎中游丝书歌》合卷,也即唯一的传世之作;;其二,游丝书《饮中八仙歌》,凡四十八行,见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二三著录;其三,绍兴三十年戊辰(1160)十月十三日书于双港者,自跋“右诗三纸,其一作游丝书,其二作
真书,其次则行书也”云云,曾归昆山黄应龙藏,朱存理《珊瑚木难》卷三、都穆《寓意编》等有著录。即使当年,能见到吴说游丝书的人也不多,比如为吴说游丝书作歌的汪藻,也只是题为“吴傅朋以王逸少遗意作游丝之书,古今所无,恨未之见也,为赋此诗”,可见口耳相传的厉害了。

        至于游丝书是否为吴说独创的“古今所无”之书体,前人已有聚讼,鉴于游丝之书是一种将“一笔书”大草走向笔墨零界点的翰墨游戏,只是聊备一格的书法“花絮”而已,其于中国书法发展并无实质性的意义。赵构晚年以此称许吴说,多的是从提倡书法家必须具有“创新”意识的立场来借题发挥而已。

        (二)徐兢

         很遗憾,首先需要提出,徐兢虽然在南宋享有很高的书名,并曾因善书而得到徽宗、高宗两朝皇帝肯定,但是至今已不见其丝毫书迹传世。所幸的是,徐兢的生平行历,因为张孝伯为其撰写了一篇长达近三千字的《宋故尚书刑部员外郎徐公(兢)行状》,使得后人详知其人其事,乃至其书的若干状况。此外,南宋人周必大《文忠集》卷一六五《归庐陵日记》、周《清波杂志》卷七、魏了翁《鹤山集》卷六二、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庄绰(季裕)《鸡肋编》卷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等均有零星记载,而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00、卷二0六录自《直斋书录解题》。其后,如董史《皇宋书录》、陶宗仪《书史会要》乃至明清以降的诸多书史书学著录资料,多本上述之说。兹综合诸说,略出徐兢小传,以补书史之阙:

         徐兢(1091-1153),字明叔,晚号自信居士,先世居建州阪宁(福建建瓯) ,祖辈迁和州历阳(安徽和县),遂为历阳人。十八岁入太学,试大比辄挫。政和四年(1114),以父任补将仕郎,授通州司刑曹事、尚书郎。历任东南九路干办公事,摄知雍丘县,移摄原武县,监元丰库等职,皆有治绩。宜和四年(1122),朝廷复置书学,徐兢与米友仁、杜从古三人同应选。宜和六年(1124年),高丽入贡,愿得能书者至国中继,兢以国信所提辖人船礼物官随使前往,月余而归,撰成《高丽图经》四十卷进上,徽宗皇帝览其书,大悦,召对便殿,赐同进士出身,擢知大宗正承事,旋与礼部员外郎杜从古、新差编修《汴都志》米友仁一起出任措置书艺所管勾官。迁尚书刑部员外郎,时相册免,坐亲嫌,谪监池州永丰监。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南渡后,曾授沿江制置司参谋官,奉祠主管南京鸿庆宫。自是,三领台州崇道观,奉祠二十年,筑室龟峰弋水之上,治圃数十亩,名“洗砚池”,幽胜闻江南,霞餮云卧,超然为神仙中人。绍兴二十三年五月病卒,葬于弋阳(今属江西)玉亭乡龟峰。张孝伯为撰行状上进,赠朝散大夫、赐三品服。著有《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传世者但有记,而图已佚,四库馆臣以为“此编已足以传兢,虽不传其篆,可也”。
   
  徐兢诗文书画均擅。其鄙章句学,而渔猎古今

         徐兢诗文书画均擅。其鄙章句学,而渔猎古今。文词隽敏,尤长于歌诗。画入神品,山水、人物二门俱冠绝。其书,真、行以取法唐人褚、薛、颜、柳诸家为主,遒丽超逸;晚年好作草书,追踪怀素,夭横驰骋。尤精于大小二篆,以承继大小二李、骑省兄弟为己任,尝自署“保大骑省云来徐兢”、“宣和书学博士”。曾获得唐人刘跂所拓《泰山石刻》墨本,宝蓄而谛玩之,张孝伯云:“既尽得(李)斯(小篆)法,而又考按三代镈钟鼎彝之器,训释款识,悉有依据。至于大篆,笔力奇古,其沉着处不异钻刻,若非毫楮所能成,且复陶镕酝酿,变入小篆,离析偏旁,脗合制字本意。”魏了翁则称:“《说文解字》以外,自为一家。虽其名及字见于印文者,亦与篆法不同。”

         显然,徐兢一生中有三件事情最为后人所乐道:其一,因为“能书”而被选出使高丽,撰成《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传世;其二,在宣和内府与米友仁、杜从古一起同任“书学博士”;其三,篆书创作得古法并有新意。三件事情均说明了徐兢在书法上的能力与才华。可惜,这样一位才知之士,其书迹竟不得传世。

         宣和末期的三位“书学博士”,命运各不相同。杜从古死于“靖康之乱”中。米友仁南渡后得侍清燕,并以应酬频频而露自得之情,因而书艺不进,有愧家声。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南渡后的徐兢,则奉祠二十年,退处江湖,怡然自乐,是一种与米友仁完全不同的生活,因此晚年篆书自成一家。难道是生活境况,乃至生活境界的不同,造成了两人在艺术上的高下?另外,按照宋人的说法,徐兢的篆书和前辈徐铉有一定的渊源。既然今天已无法用作品来证明这样的结论,那么就根据文献记载来作一简要考索吧。
   
         岳坷《宝真斋法书赞》卷二四《宋名人真迹·米元晖韩退之五箴帖》条目下岳珂自注云:“行书五十七行,尾记二行,又自跋二十三行。徐兢题,草书十二行。”同时著录了米友仁和徐兢的跋文,是最可对比的资料,兹移录如下。米友仁跋曰:

         仆宣和之末,与道山二国士同修于宝堂,兼掌书学二年余。是时, 日得亲笔砚,如《兰亭修楔序》为诸生迫使临写百余本,至今有出以示者,稍亦可观。尔后,遑遑奔走,营哺之不暇,岂复与管城氏周旋?独书简不得已而事之,所作字多不足观。交游见迫,写成往往自掷去。汝文以此索字,偶邻右大爇之后,冗长箱箧,悉寄北关空阙竹圃中,诸毫不应手作字,又纸干涩不能运墨如人意,愧无足观也。友仁上。

        徐兢跋曰:

        宣和壬寅岁复置书学,今元晖侍郎、唐稽礼部暨愚三人同应选,迄今二十有六年突。唐稽没于京师丙午之难,元晖今持从槖。独愚退处江湖,筑室龟峰弋水之上,霞飧云卧,亦自是一种乐云。今观元晖法书,得元章妙处,《诗》所谓“是以似之”者欤!绍兴丁卯夏五月晦,徐兢题。

        对此,岳珂在题赞中发出了暗含针砭的声音:“古之大儒,立言以自箴……元晖困于书淫,平生之于《兰亭》尝一日而百临,是自叹其用力之深矣。跋之者又谓宣和三博士同时赐佩衿,更二十有六年,而踪迹各异于升沉。噫嚱!二君其亦自念道德之不负,而齿发之侵乎?抑亦不病其昱昱,而惟有冀于知音乎?抑《兰亭》有言,不在乎今之视昔,而悲乎后之视今。予意二君亦犹传卢扁而诵其神奇,实未始导脉络而知贬针也。”

  在其他文献中,还可找到少许关于徐兢书迹的记载

         在其他文献中,还可找到少许关于徐兢书迹的记载。如,据魏了翁《鹤山集》卷六二《(跋聂侍郎子述所藏徐明叔篆赤壁赋》,可知当年聂氏曾藏有徐兢篆书《赤壁赋》墨迹一卷。又如,明释妙声《东皋录》卷上《藏晖斋诗(并序)》云:“昔先佛心,尝得徐兢所篆‘藏晖斋’三大字……洪武更伏岁辛亥,孙德献住石湖楞伽之上方,取以扁所居室,一时知名士形之赋咏,‘藏晖’之名遂闻于世……自遭世变,凡法书珍玩流落何限,而是书独存,庸非天闷吾家旧物,以章佛心之德耶?"可知明初尚有徐兢篆书题榜“藏晖斋”三大字流落吴门释氏。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又,俞松《兰亭续考》卷一著录了绍兴二十二年(1152)的徐兢一跋。再,汪砢玉《珊瑚网》卷四七《画题跋二十三》著录有徐兢等人题跋《高彦敬克恭房山所藏赵昌画折枝花》四段一卷。
  
         而从文献记载中徐兢兄弟辈均善书画的情况分析,虽然未必与徐铉、徐锴辈扯得上关系,但也应该有其较为深厚的家学渊源。如云:

         僧德正,信州人。宣和郎官徐兢明叔之兄,绍兴侍从徐林樨山之弟。登科,为平江教官,弃而出家。

      (徐兢)弟琛,亦善篆。

        徐林,字稚山,兢之兄。徐深,兢之弟。并以篆名家。
  
        徐藏,字子礼,号自觉居士,林之子。工篆、隶,篆宗家学,隶学(逢童子碑》。

广告商链接:

猜您也喜欢

  • 马叙伦书法 :书如成俗虎成猫
    马叙伦书法 :书如成俗虎成猫
  • 愿作鸳鸯不羡仙—陆澹安书法
    愿作鸳鸯不羡仙—陆澹安书法
  • 大唐风范 楷体正宗—颜真卿的楷书
    大唐风范 楷体正宗—颜真卿的楷书
  • 洋洋洒洒 煌煌巨制—《毛公鼎铭文》的金石古气
    洋洋洒洒 煌煌巨制—《毛公鼎铭文》的金石古气

  •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