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来自网络,有版权争议请邮件shufa_2015@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法史 > 阅读正文

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一片欢呼声中宜告成立

时间:2015-03-17  来源:  点击:
广告商链接:
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一片欢呼声中宜告成立       1981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一片欢呼声中宜告成立。
    协会的成立当然不是偶然现象。没有上世纪70年代后期已初具规模的群众性“书法热”,就没有欢呼的基础。反过来,没有20世纪《书法》杂志的率先首倡,没有“全国群众书法征稿评比”,没有全国各省如上海、江苏、浙江、河南、辽宁、广东等地的繁花似锦的书法活动,也就不会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产生的基础。甚至,倘若没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开封、武汉等地书法篆刻社团的活动,20世纪80年代的全国性组织也还是一句空话。十年浩劫以前的几次对日交流展使中国书坛的形象日渐鲜明,人员力量分布日渐合理。而几个书法研究会的组织形式又不窗是为当代书坛提供了现成经验模式,这些,都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产生的直接依据。
    但是,从浩劫下振作起来的书法家们并不等待着水到渠成的天赐良机,他们开始了自身的不懈努力。1978年11月,在京部分老书家发起成立了“北京书学研究会”,赵朴初为会长,张伯驹、陈叔亮、启功等11人为副会长。这似乎应该被看做是个有价值的信号:书法组织的恢复与建设,已经被书家们自发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北京书学研究会”当然还是不脱区域色彩,但如启功、舒同、陈叔亮和赵朴初皆为会中主力。他们日后在书法家协会又是主要领导,则它所具有的中央组织的特征,应该是比较明显的。在全国各大城市,这样的组织应该还有不久    最直接的诱发因素是1980年5月在辽宁省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各地书法界的人员云集沈阳,除了评选作品之外,中心议题就是抓住这次良机,酝酿成立全国性的书法组织,统一协调与提携书法界的进程。以后,由中国文联负责人出面倡导与组织,经过一年左右的筹备,也经历了‘些人事方面的变化调整,1981年5月,各省书界代表赴京,出席由北京筹备的第一次全国书法家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章程和大会报告,并选举出书协的领导机构:舒同为主席,启功、沙孟海、朱丹、陈叔亮等任副主席。
    严格说来,这只能说是个表面上的繁荣景象。在它成立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触目皆是的步履艰难。协会的成立是一种组织化,它势必牵涉到权力与义务的非艺术内容,而书坛在沉睡数千年之后还不能从观念上、人员素质上自我独立,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在所难免。干是,我们看到了一幕奇怪的现象:一些并非献身书法事业的人混迹其间,而真正有威望、成就、有能力的行家们却不得不退避三舍。所幸的是,在书协领导层中,我们发现了像启功、沙孟海等地道的专家教授,他们的出现有效地平衡了书法家协会原有的良荞不齐现象,使它在毕路蓝缕的起步伊始,即表现出较明显的高度来。此外,各省书法家们共襄盛举,他们作为书协中央机构的“槛外厂,看问题冷静而尖锐,他们的意见与观点,作为一种有效的舆论也对中央机构中的不平衡现象起到抑制与仲裁作用。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后各省书法家协会作为分会也相继建立。以协会作为联络、指导的渠道开始畅通。从北京到各省再到地市甚至是各县,协会配套成龙,层次井然,一有号召则闻风而动,使“书坛”之“坛”成了真正有形的实体,人员、经费、场地,都得到了落实—书法家的活动天地不再是书斋,而是广阔的社会。二三书友品茗论艺的方式,被更开阔的动辄全国书展大赛的新方式所取代,其结果当然也很明显。数以百万计的书法爱好者们,就是被这样的声势所鼓舞与感染,卒至投身于书法潮流的。此外,协会既有了统一的标准,书法界进行评判优劣、身份高低也就有了一杆即使是很不客观的标尺。参加省书展的还想参加全国书展,还是市书协会员的希望晋升为省书协会员。这种等级的规定当然有很不利的一面(在下一节我们将详细论及),但它也有一个好处,能刺激每个爱好者的自我表现欲和自我完善欲。把他们一步步地引向真正的书法殿堂,使书法界充满了一种生机勃勃的竞争气氛—有竞争就会有淘汰。从长远的观点看,总是优胜劣汰。即使会有短暂的不公正存在,但只要有竟争就有希望,如果是不公平的竟争,那么它自己也会在竞争中消亡。中国书法家协会从鱼龙混杂到目前工作相对正常运转,其间也经历了竞争的过程,并非是依哪一个个人的意志在指此喻彼,而是社会化、组织化的过程在客观上起到了‘一个竞争、淘汰的决定性作用。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后,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半年时间内,以海外论,即有包括日本在内的诸多国家的关心,其中特别是瑞士《每日导报》驻京记者采访并介绍中国书法的问答,曾引起书坛的热情关注。其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如中国书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书法与简化字及绘画的关系、书法所流行的阶层、地区及与宗教的关系等问题,其实就是在国内的理论界也是十分新鲜的课题。因此,就访问本身而言,倒未必是中国书家回答了域夕队士的提问,这些提问反过来也促使我们去思考更多的历史现象。以海内论,则在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前后特别是后半年间,各省市自治区中已有11个省市召开了代表大会,成立了省市分会,另有11个省市已成立了筹备会。几乎包括了大部分省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有如此大的波及面,我们不得不归功于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这一事实的推动作用。此外,在协会成立不过数月之时,它就出面与《书法》杂志、绍兴市文化局共同倡办“中国书学研究交流会”,率先抓起了一批书法理论骨干队伍,为后来书论发展提供了‘个坚实基础。凡此种种,都足以表明它具有较强的生命活力。       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一片欢呼声中宜告成立(2)    
    全国性的书法组织的成立,首先是社会各界鼎力襄赞、也是众多老前辈热情催化的结果。我们注意到了一个不起眼的重要事实:中国书法家协会隶属于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而不是社会科学联合会。这表明在经过了书法的自在时期,又逢郑振铎们不承认书法是艺术的痛苦经历之后,书法作为艺术王国之一员的地位获得了举国一致的公认。这显然是个了不起的观念进步。毋庸置疑,在书法尚未取得一个确切的艺术地位而只是在实用与艺术两端之间游移不定时,成立组织并指明它的艺术属性,将意味着在观念上迈入新纪元、在创作研究诸方面的效率化和现代化的深刻内容。在书法家个体大都还未能以实用与艺术来看书法、因此对书法性质的认识浑浑噩噩之时,中国文联接纳书法家协会此举本身即是个有力的亮相。它告诉我们:今后的书法只可能是艺术的书法,一切以此作为必须的前提。因此,它有效地推动了书法事业的发展,这正是当时书法界翘首以待的。倘若书法家协会在当时还未面临着挂靠与归属问题,今天的书法家们也许还未能找到清理这些模糊观念的可能契机。而不对之作出清理,新时代的书法腾飞也将成为饱影。
    当然反过来,没有书坛人士已经拥有的成果,比如在出版、展览、研究方面的积累,成立组织也将是水月镜花。这并不是只靠热情就能办得起来的—要等到上通下达,全社会和全文化界都承认书法作为艺术的重要性,并足以与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并驾齐驱,这需要多少既成事实作为强有力的支持?
    有史以来第一个具有权威的中国书法家协会,既是书法界无不为之欢欣鼓舞并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的丰硕成果,又为书法家们带来了新的迷茫。书法开始出现社会化、组织化、集群化倾向,而非复过去那种窗明几净、修身养性的个体色彩。这对于活动的效率而言是大好事,但由于走向社会而带来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渗人,也使得传统立场上的书法活动发生了新的异化。书法家们对此还很不适应,他们睁大了迷惘的眼晴,对突如其来的种种新情况拌不及防。新成立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一段时间内、在喧闹的欢呼声中,很快不得不为纯洁自身而疲于奔命,正可看做是在1981年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下的必然的规定内容。没有那时的疲于奔命,就不会有今天的正常运转。

广告商链接:

猜您也喜欢

  • 现代书法关于“启示”的启示
    现代书法关于“启示”的启示
  • 剑南诗家 放翁书风—陆游的《自书诗卷》
    剑南诗家 放翁书风—陆游的《自书诗卷》
  • 谢无量书法:一片清机出自然
    谢无量书法:一片清机出自然
  • 沉郁雅致古朴隽永—沈兼士书法
    沉郁雅致古朴隽永—沈兼士书法

  •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