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来自网络,有版权争议请邮件shufa_2015@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法史 > 阅读正文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

时间:2018-06-09  来源:大懿文化  点击:
广告商链接:

 概括讲,隶书起源于战国,孕育于秦国,形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复兴于清代。要搞清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各个历史朝代遗存的书法史料全面了解和认知。隶书的历史遗存主要有二大类:简帛书(书写在竹木简牍和丝绸);石刻文字(包括碑刻和摩崖)。清末以前,人们对隶书的认识还局限在东汉时期盛行的隶书。到了20世纪以后,随着对大量简帛书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填补甚或改写了中国书法的历史,特别是填补了由秦到西汉这一重要时期隶书演变发展的空白。今天学习和研究隶书发展史,就必须充分利用这些珍藏的历史资源,拓宽视野,全面了解掌握隶书的演变过程,为学习和创作奠定好基础。下面,分别简要介绍一下各个历史时期隶书的演变特征。

从战国末到西汉末这400年间隶书的发展过程。学术界称为“隶变”,即由篆书逐渐演变为隶书的过程,也就是隶书的孕育阶段。这段时期主要是简帛书。具有代表性的是:

1四川省青川县战国末年木牍文字。1980年出土,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隶书。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

青川木牍

2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简。1975年出土,书写于战末秦初,属竹简墨迹。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

睡虎地秦简

3内蒙居延汉简和甘肃武威汉简,20世纪三十到七十年代出土,为西汉时期的竹木简书。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

居延汉简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

武威汉简

4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1972年发掘。比较有名的是《战国纵横家》《老子甲本》《老子乙本》等。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

马王堆汉墓西汉帛书

在西汉,还有少量刻石。其代表为五凤刻石,莱子候刻石。字数都很少,五凤13字,莱子候25字。还不能算碑刻。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

五凤刻石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

莱子候刻石

以上列举的只是几个主要代表。这些历史遗存,清楚地展示了秦汉期间400的“隶变”过程。人们习惯将这一时期的隶书称为“古隶”或“秦隶”。

这些书法遗迹,由于来源于篆书,因而保留了篆书的某些特征,但又有向隶书演变的雏形,甚或有草书和楷书的笔意。在用笔上,出现了方折和波磔,运笔增加了提按。在结体上,保留了一些篆书的构形,但已简化了迂回繁琐的笔画,并且多了一些横向的取势。在章法上,更加自由烂漫,大小错落,不苟一格。由于这类书体主要出于民间和下层官吏之手,以实用为目的,属日常使用的俗体,并非官定书体,又是直接书写的墨迹,因而风格显得率意,流畅,淳朴,自然。正如古人所说“隶书者,篆之捷也”。

东汉时期的成熟隶书。到了东汉,尤其是东汉后期,刊石立碑之风盛行,隶书发展已走向成熟,大量碑板和摩崖石刻出现。官方也将这一时期成熟规范的隶书定为通用书体。这时的隶书,已经脱尽篆书的约束,笔画由象形变为符号,汉字的基本笔画已经形成。用笔变圆转为方折,蚕头雁尾,波磔明显。结体已趋扁方,如“八”字左右背分,故称“八分书”。章法横成列,纵成行,字距宽,行距窄。总体风格显得端庄,厚重,雄浑,典雅,装饰性强。现在我们通常说的隶书就是这一时期的“八分书”。也称汉隶。汉隶将隶书推向了历史的高峰。这期间的隶书风格鲜明,异彩纷呈。被后尊为隶书的正宗。古人评说;“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按风格可分为二大流派:一种是碑板,一种是摩崖。

碑板刻石的代表有:俊秀飘逸之《曹全碑》,凝整端庄之《乙瑛碑》,朴方厚拙《张迁碑》,瘦劲灵动之《礼器碑》等等。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

《曹全碑》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

《乙瑛碑》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

《张迁碑》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

《礼器碑》

摩崖刻石的代表有:《石门颂》,《开通褒斜道》,《杨淮表》,《西狭颂》等。

《石门颂》

《开通褒斜道》

《西狭颂》

由于碑板和摩崖的地域有别,形制各异,书家不同,因而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碑板位于儒教中心地山东曲阜的孔庙,由宫廷书家在制作平整的石碑上书丹,由高级刻工刻镌而成,因而具有端庄典雅的“庙堂之气”。摩崖刻石处在荒郊野外,多由民间刻工倚山就势,在崖壁上刻凿而成,因而具有朴拙率真的“山野之气”。

汉隶的演变与成熟,从战国末年到东汉结束,经历了四百多年,这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历史意义。人们通常将秦篆和其以前的象形字称为古文字,将汉隶及其以后的文字称为今文字。所以,汉隶就成为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化的分水岭。“隶变”不但造就了隶书,同时,也衍生出了行草书和楷书。现代考古研究表明,书体的演变并非是篆,隶,楷,行,草这样一步一步很截然的发展过来的。而是以汉为界,秦汉以前为篆隶,汉以后,楷,行,草几乎同时期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化而成。所以说,至汉以后,汉字字体的演进已经完成,汉字也由此进入了自觉的艺术审美时代。

隶书的衰落与复兴。从魏晋到前清,由于隶书一直没有摆脱“八分”书的影响,始终无法超越汉隶的极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在晋代时,有两个碑值得一提:一是《好大王》。一是《广武将军》。两块碑都是由隶书向楷书衍化过程中出现的,隶楷兼揉,意趣横生,是通俗隶书取法的很好范本。到清朝后期,以包世臣,康有为为代表的抑帖扬碑派大兴碑学之风,汉隶重新受到重视和研究,一些书法大家,在汉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出现了独具特色的隶书风貌。成就突出的有邓石如、金农、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等。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

《好大王碑》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

《广武将军碑》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

邓石如隶书

金农隶书

伊秉绶隶书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

何绍基隶书

赵之谦隶书

内容/小龙编辑/小东

广告商链接:

猜您也喜欢

  • 醉后把笔 纸尽语终—“四明狂客”的纵诞与理性
    醉后把笔 纸尽语终—“四明狂客”的纵诞与理性
  • 谢无量书法:一片清机出自然
    谢无量书法:一片清机出自然
  • 石质图书 开成石经—唐代通行的楷体书法
    石质图书 开成石经—唐代通行的楷体书法
  • 钟王之外 另辟蹊径—为浪漫书风推波助澜的张瑞图
    钟王之外 另辟蹊径—为浪漫书风推波助澜的张瑞图

  •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