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来自网络,有版权争议请邮件shufa_2015@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法史 > 阅读正文

李瑞清:“书以气味为第一”

时间:2015-03-17  来源:  点击:
广告商链接:
李瑞清:“书以气味为第一”
    这时,提出以学问修养养书者大有人在,可以说这已成为时代书人的共识,李瑞清也是当中的一个。
    李瑞清(1867-1920)江西临川人,光绪二十年进士,精篆隶及金石文字,以篆箱笔意写北魏碑书,自成面目,他并没有专门的书学著作,其主要书学见识大都反映在其对诸多碑帖的题跋中。他在书法实践中,既能广泛汲取传统,又敢于有所创变,但他更强调作为书家的人格修养。其《玉梅花庵书断》中写道:
        书家先贵立品。右军人品尚,故书入神品。决非胸怀卑污而书能佳,此可断
    言者。
    “品高”,而且“学富”,这一点和杨守敬观点完全一致。该文继续写道:
        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稚,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
    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贵矣。
    为什么“读书多则下笔自雅”?古人不仅把读书当做获取知识之事,更在以读书陶冶情操、增进修养。说法不尽科学,但事实是多方面的,学养可以开阔人的视野,提高人的审美见识,对艺术的好坏,自然也有了更高的鉴赏能力。
    在讲到他自己的学书经验时,他说:
        余书本从篆分入。
    为什么这样学书?他认为:
        学书不学篆,扰文家不通经也。故学书必自通篆始。       篆书又该怎么学呢?           学篆必神游三代,目无二李,乃得佳耳。       也就是说,要努力进人到三代人的精神境界,不要被秦之李斯、唐之李阳冰的篆书模式所限制。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见识和要求,说明他对自赵、董沿袭下来那种妍媚书风也是极度不满意的。他不仅高度赞美碑书,力主碑帖兼容,而且还批判董其昌单一以刻帖为法,实际上并未得钻书之妙。     他据自己的学书经验提出学书要从碑书人手,参悟帖书用笔。其实这就是要求在两种绝然不同的书风书貌中汲取营养,不要把法帖当做唯一的程式来把握。眼界不开,难以取得跳出前人的成就。他甚至主张:作为艺术形式来把握,作为艺术修养来讲求,有志于书者,干脆从三代(夏、商、周)留传下来的书迹人门,学其迹,吸其气,陶铬精神气格,培养审美情操,借以摆脱时书俗媚之困扰。
    李瑞清的话虽然就这么几句,却透露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反映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人们从拙朴开始,力求妍媚精妙,然后逐渐走到厌恶一味妍媚,并开始自觉寻求拙朴、俨有古风,并以古朴为最高审美境界,说明人们的书法审美意识从产生、发展到此时,已转了一个大圈,是不是又回到原来的起点上呢?当初亟尽心力求之的,如今恰亟欲去之;当初ATZ尽心力去之的,如今恰亟欲求之。
    当然不是回到原来的起点,而是螺旋型的上升,到达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的真率与拙朴。当初以拙朴之貌出现时,人们尚不知学问修养为何事。如今返璞归真,却是以充实的学问和高雅的修养为基础,这也说明时代正将更高更难以达到的书法创作要求向有志于书者提出来了。
 

 

 


广告商链接:

猜您也喜欢

  • 融合篆隶 妙化为楷—《泰山金刚经》
    融合篆隶 妙化为楷—《泰山金刚经》
  • 朱子文稿 古淡平和—理学家的审美境界
    朱子文稿 古淡平和—理学家的审美境界
  • 剑南诗家 放翁书风—陆游的《自书诗卷》
    剑南诗家 放翁书风—陆游的《自书诗卷》
  • 醉后把笔 纸尽语终—“四明狂客”的纵诞与理性
    醉后把笔 纸尽语终—“四明狂客”的纵诞与理性

  •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