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美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时间:2015-03-18 来源: 点击:次
篆刻(印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示,但它不是人的主观随意性的产物.而是同其它“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一样,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其体说,篆刻艺术美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形态美在印人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在反映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也是现实社会生活长期积淀而曲折产生的。我们从遗留至今的印章作品来考察,如以自然界动植物为对象的肖形印和以篆文为主的玺印,都是现实生活美的直接和间接的反映。
图:肖形印
1,肖形印 肖形印又称形肖印,元明时又称图像印,或“图章”或“鸟虫印”等。这与铜器的生产制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的肖形印,可能就是为制作鼎彝的单个纹饰的模子。随着印章的使用,而逐渐形成单个的肖形印。它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反映动物方面的,如春秋时代的鱼印,这鱼纹造型与半坡出土彩陶上的鱼纹,和陕西岐山出土的殷父癸解铭文,以及陕西博物馆藏的周代簋盖内铭文的“鱼”的造型,结构极为相似。又如传山东出土的战国时夔印,它与河北磁县下七垣出土的殷铜鼎上的夔纹结构相似.所不同的只是一取圆形一取横方形,这说明一占代制铜工艺师能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条件而因地制宜,灵活处置,夔也是当时人们想象中创造的神兽.《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中有流波山、人海七千里,其_.卜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人水则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又有传说“夔似龙,无角,一足”. 人为万物的主宰,在古代肖形印中反映人的形象和生活的很多,如河南商邱出土战国时代的骑印,(见《宾虹草堂藏古玺印》)黄宾虹释此为“获麟”.椭圆形,此印造形与战国时代铜兵器“郑子戈”图徽接近。另与山西宁武汉墓出土的画像砖刻图之形很相似.《宾虹草堂藏古玺印》中还有战国时的武士印,二印中武士,皆一手执剑,一手持盾,方者作进攻状,圆者作防卫状,有人释为占代士兵操演的“干舞”、“盾舞”。 从以上人为主体的肖形印看,不仅反映当时人的社会生活,而且表现了人作为世上上宰的力量.前者能将动物猎获豢养,供人娱骑,后者表现了部落之间的战斗,以及有攻有守的战斗形态。古代印人能将这种题材,根据印章特定的狭小的方或圆形,加以变形处理,使之恰如其分地安置在这个构图中,并表现得如此概括简练,即使在今天不来,也是很了不起的艺术手段。 到了汉代,肖形印反映现实生括的内容题材更加广泛.这当然与时代的前进、先民们在印章艺术领域的制作经验的不断丰富,表现能力的不断成熟是分不开的。从传世的作品来看,常见的有虎、凤、鹤。鹿、马。牛、羊、鸡、犬等动物;有反映人们生活面的广泛多样化,如表现文娱生活方面的有“鼓乐’、“歌舞”、“戏兽”、“杂技”等;反映生产方面的有“牛耕”、“驯兽”、“牧羊”;反映建筑的有“门楼”、“屋庐”以及“战斗”等,还有自然界花、鸟、虫、鱼等题材的。它们在处理手法l:,有的简练概括,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有的还给予夸张或变形,在方寸之地,聚集两个以_七形体,聚散得宜,构思巧妙,虚实有致,雄强浑朴。还有一种刻有神怪之类的图象,如人面鸟身有双翼的“禺疆印”,人一首、全裸、龙身的“伏羲印”(图30)以及“神人操蛇”“神人御龙”等,这些作品,虽属怪异,。但都与当时社会凤尚、思想意识密切相关,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折射。
2,文字印 中国文字(汉字)从它产生叶代起,就具右象形的特征,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