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商链接:
篆刻入门:印文构图疏密式
这种格式,可以和平匀式相类,每字占相等的空,也可以如截补式,占大小不等的空。这种格式的特点是,印文有琉有密,不求匀称。而是笔画多的字,任其刻得密,笔画少的字,任其刻得疏。某一个字缺空一部分,也听其自然。有人所谓“疏处能走马,密处不容针”,大概就是指的这种格式。来源/data/attachment/portal/201203/18/090650ycs5gh72awhccug8.jpg">

汉印中有一著名的、为人们经常举为典型并备加赞扬的印例“钟寿云印”,(附图)。其中“寿”字笔画特多,刻得特别密,而“印”、“丞”二字笔画较少,刻得很琉。虽四字疏密悬殊,但并不感到不匀称,这就是作者的高度技巧。但过大的疏密,初学者不易掌握,有待于不断学习提高。再举清代丁敬所刻“两湖三竺万壑千岩”印为例,其中“两”、“湖”、“竺”、“万”、“壑,等字,都采取笔画较少的篆法(减笔篆法),特别是“万”字,刻成“祀",笔画减得更多,并以"卐”作全印中心。这样,全印显得均匀稳重。如象“钟寿垂印”那样,把这些字都采用繁体策法,密不通风,这个印很可能是失败的。初学者应参考“两湖三竺,印,设计印稿时尽可能避免太大的疏密不匀,而力求做到平匀稳重。(附图)

(来源 转载请保留链接)
广告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