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来自网络,有版权争议请邮件shufa_2015@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法理论 > 篆刻知识 > 阅读正文

篆刻艺术美 外拓与内涵的结合

时间:2015-03-18  来源:  点击:
广告商链接:
篆刻艺术美 外拓与内涵的结合(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篆刻艺术越是往后发展,其表现内在的东西就越丰富复杂,而其外在形式则应显得单纯。要利用有限的小刁汐卜在空间,表现内在的无穷的美的因素.也就是说内涵要丰富,挖掘要深,要使人耐看;外表单纯,但确有吸引力的美的形式感,这就得要不断扩大与开拓。也可说是为了提高篆刻艺术的感染力和审美效果,从内到外都要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前进。


图:篆刻作品


    外拓,是篆刻印面效果广泛吸收其他艺术的形质的因素,化为己用,是有形可见,有法可寻的,如有的文字取法于甲骨文或钟鼎文;有的线条取法于“屋漏痕”,有的取法于“折钗股”;有的取法于图画而成肖形印,取画押为花押印;有的则取法于雕塑之力感或音乐之节奏,国画、书法之笔墨趣味等等。    内涵,是从印面文字或线条间可感知的一种特殊的美感。它是作者精神气质与学养等多方面因素而造成的,是作者通过外拓而酝酿的醉酒,给人以丰富的有深度的一种美感.如印文中之形体、内容、线条趣味之雄强、古朴、浑厚、苍润等等是可以感知的。但有的似乎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尤其是对此初接触者更其。如对印面的诗情画意,线条的笔墨情趣,或所谓静穆、含蓄、深邃、韵致、冷峻等等。但久而久之,见多识广。亦可体会其意。    内涵与外拓,有区别,又有联系。所谓厌别者,.一个在内,一个在外;外者求其广,内者求其深:外者有形可观,内者有神可感.联系者,内涵的丰富性产生于外拓所构成的印面,内涵的深度依赖于外拓的广度;外拓的触角伸得越远,其内涵就越丰富,其所触及对象愈新奇,其内涵就愈鲜明。有时内与外也不能截然分开,似乎互为表里,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来源 书法 屋:www.shufawu.com。    关于艺术内油的特点.与外表之关系,唐张怀灌在《书议》中说:“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令了然,”“若心悟精微,图古今于掌握,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象。”他在这里说到了内涵是“有深意”,而于外观确是“既令了然’,是无限和有限的关系。同时这种“玄妙之意”与“幽深之理”,得之于现实生活的“物类之表”,藏之于难以言传的“杏冥之间”。而他对“无声之音,无形之象”的提法更接近于书法、篆刻艺术的本质,说明了篆刻书法艺术内涵的音乐精神和艺术特征。    篆刻同书法艺术一样都是以文字为基础来作为表现对象的。文字的特点前已述说过它有“象形”的因素,但发展到后来很多字是无形可象了,而更多数量的字是属干表意的、形声的,尤其作为书法.艺术后,表现的却是作者的思想情感为主的意象。这种“无形之象’正如同音乐一样,以表现人的感情或情绪为主的内心生活,而放弃了外在可见的形状一样,着重表现形式.上虚实、疏密、轻重等节奏美、形式美。因此从它表现丰富内在情感的角度来看,是“无声之音乐”。是其有特征的。如从吴昌硕的“聚学轩”这方篆刻作品来看,他印面表现的文字,已不其有原来的模写自然的“象形”之形了。而从它的线条与破损的处理来看,印面的疏密空白,线条的长短、粗细、轻重,以及破损的多少与分布方位,都是很有节奏的,具有音乐感。    篆刻的内涵与外表不仅具有音乐感,同时它也可具有雕塑的结构美、舞蹈的动态美、诗歌的意境美、绘画的笔墨趣味、建筑的力量感、金石的斑驳古朴味、图案的构成美等等。把这些多种美的因素,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又统一在篆刻艺术的特征之下。这些不同因素虽然也存在着矛盾,或相互制约,处理得好却可产生出特殊的表现力。产生一种新奇的特殊的美感.历史上有许多美学家,他们都能发现并利用这种艺术的通感而提出许多新鲜的形象的见解,如苏东坡在《书摩诘<兰田烟雨图>》中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话之画,.画中有诗。”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哥德的名言:“建筑是冻结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有人则据此引伸说“舞蹈是活动的雕塑”,以及‘雕塑是静止的舞蹈’等等。由此可见,为使篆刻内涵的丰富,除了继承深厚的传统之外,恰当地借鉴、吸收或运用其他艺术门类中的特点与红a是作常重要的.它也是形成一个艺术家的特殊凤格的必要手段。如吴昌硕的朱文印“效石亭”,它具有深厚的汉印、古玺、石鼓二封泥等传统因素外,还具有建筑艺术的雄伟结构,其“亭”字,俨如一座了望的古堡,其“戴’字左右两边,有似双人舞的瞬间静止的亮相。章法上有绘画中大开大合、勃勃向上之气势;线条上有书法的笔情墨趣;总体上也有音乐的节奏美.若细细分析,其字的朱白对比,有强烈铿锵的节奏;其边断续破损有轻重变化的节奏;其线的缓慢引进有含蓄宁静的节奏等等。从而铸成他雄奇宏伟厚重而寓藏灵动的风格。从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中我们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即能正确认识篆刻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规律特征的异同、.特长和局限,并如何取共所长使之相互渗透、统一。这就有助于如何向外有目的地开拓、引进.吸收、f削七,而丰富发展篆刻艺术审美因素。    外拓与内涵都要求其有多样统一的效果,否则就会杂乱无章,而这个统一又不是硬性的拼揍,而是有机的组合,只有熔化,才显得丰富而有味。春秋战国时的晏子在论述“和与间异”时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梅以烹饥肉,惮之以薪。”这样经过水、火烹调后溶而为一的羹汤,具有丰富的五味,当然鲜美无比了。同时又以音乐作了比喻:“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美、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御这种音乐不但变化+:富,且有节奏,当然耐人寻味了。但硬性拼凑,“若以水济之,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来源书法 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篆刻的内涵关还其有丰富的复杂性。这表现在纵向的历史关系上。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时有互相矛盾和两面性。在某一历史时期内被认为是美的,但在后代人的心目中并不认为是美的。如封建统治阶级用的“九叠文”官印,当时他们认为是美的,但劳功群众和今天的人们看来,这是矫揉造作,并不美.元代普遍使用的“花押”,认为是美的;但在清代却不大有人使用,也可能认为是不美的.另一方面,若从横的角度来看,同一印章的内涵,可能具有二种性质截然相反的审美特性。如庄严与灵动,朴拙与轻巧,或以时间为主的音乐,以空间为土的绘画,以静力结构为主的雕塑与动意为主的舞蹈等.这说明篆刻美的内涵由于时代不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变化的.有的在某方面得到.加强,有的也在发展中消逝。只有认识到篆刻内涵美的因素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变化性,以及矛后相.互转换等等关系后,选择共特点、掌握其主次、变化于法外,自可得溶化统一的“烹羹”之术了。    文字的美和现实生才舌中的美,以及历史传统和姐妹艺术等,都具有无限丰富性,而篆刻艺术仅方寸之地,不可能穷尽其美并加以表现。因而篆刻家要善于掌握与运用篆刻艺术的辩证法,有所抉择筛选,力求以有限的外在形象,去表现无限的内在思想感情和各种美的因素。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中国传统的诗、书、画等艺术都很重视“象外之旨”的追求.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篆刻则要求印面表现得单纯而又丰富,简单而又复杂,做到“以少胜多”。表现上越是含蓄,有余地,观者的审美境界就越开阔,想象的空问也就越大。这就是以有限表现无限的奥秘。也可说是有限的外在形象和无限的内在美的统一。

广告商链接:

猜您也喜欢

  • 篆刻入门:印文构图之平匀式
    篆刻入门:印文构图之平匀式
  • 篆刻常用工具砂纸
    篆刻常用工具砂纸
  • 中国篆刻四大印石之一巴林石
    中国篆刻四大印石之一巴林石
  • 中国篆刻四大印石之一寿山石
    中国篆刻四大印石之一寿山石

  •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