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来自网络,有版权争议请邮件shufa_2015@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法理论 > 篆刻知识 > 阅读正文

篆刻入门:封泥和图形印

时间:2015-03-18  来源:  点击:
广告商链接:

篆刻入门:封泥和图形印

    封泥,亦称“泥封”。是古玺、汉印在当时的“印蜕”实物。它的发现较晚,清道光时(1821)首次在四川出土,后来在山东临淄等地相继出现,开始有人还误认为它是浇铸铜印的母范,直到清末王国维的《简犊检署考》问世,才弄清“封泥”来历。
    战国至秦汉时期,公文或私用信件都是写在竹简或尺犊上的,为了防止在传递过程中被私拆泄密,把写好的简犊卷起来,加上一个挖有方槽的木块,再用绳子扎在一起,在捆好的绳结交叉处放入槽内填上一丸湿泥,然后用印铃在泥上,所以封泥之面上为印文,背面有板痕或绳迹,其形多为方形,也有不规则形和圆形。用于封泥上的文章,几乎都是白文(阴文)铃在泥上则翻成朱文(阳文),再经过干后,印文微有缩变,印的四周则显示出虚实离合的自然而不规则形;极尽变化,具天然奇趣。
    在封泥中,秦之前存在的较少,秦朝的最有价值的莫过于“皇帝信玺”,这是秦始皇时六玺之一(据卫宏《汉旧仪》记载“皇帝六玺”皆白玉蝠虎钮,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玺。又说:“以‘皇帝信玺发兵’。”)该印有字格,书体为小篆,是典型的秦印风格。汉代的封泥中有官印也有私印,还有“半通印”(所谓半通印是低级官吏的印章和地名印章,一般面积只有官印的一半大小,所以称“半通印”),一般没有田字格,印文也多为汉篆,字数从两个到四个字不等,而王莽时的官印,印文多为五字。
    封泥印,式样别致,文字古拙,自成一格,在艺术形式方面既成熟又完美。但由于被发现得较晚,所以明清时代的篆刻家无从借鉴它在艺术方面的成就,直到吴昌硕开始和当代的邓散木、来楚生等后世篆刻家,无不把封泥作为一种很高的艺术形式进行研究、汲取和借鉴,它的出现,对篆刻艺术界的影响是很大的。
    图形印,亦称肖形印、生肖印、形肖印等。来源 转载请保留链接)
推荐:
书法培训

书法欣赏

广告商链接:

猜您也喜欢

  • 篆刻常用工具砂纸
    篆刻常用工具砂纸
  • 篆刻家对形式美法则的探求与掌握
    篆刻家对形式美法则的探求与掌握
  • 篆刻美:趣味上的证明
    篆刻美:趣味上的证明
  • 篆刻入门:印文构图之留地式
    篆刻入门:印文构图之留地式

  •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