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来自网络,有版权争议请邮件shufa_2015@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法理论 > 篆刻知识 > 阅读正文

篆刻章法的一般规律及技巧分析

时间:2015-03-18  来源:  点击:
广告商链接:

篆刻章法的一般规律及技巧分析


    一方成功的印章,就章法而言,既要自然,又要变化,在自然中求变化,变化不能太突兀,时刻顾及整体感,过分猎奇求变,取巧逞妍,而涣散伤神;也不能一味平直,删繁就简,而板滞无味;更不可娇媚轻薄,而油汾小气。在服从全局的情况下,注意疏密、虚实、轻重、方圆、敬正、曲直、增减、穿插、挪让、向背、俯仰、纵横、直斜、交叉等彼此间的关系。
      印章的章法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问题,千变万化,分析起来相当复杂。千年篆刻,流派纷呈,章法处理各成家数,一些看似规律的东西,又常常会因作者的个性而随即改变,甚至打破。
      在篆刻作品中属干平正一类的多用均匀之法。这种章法在视觉效果上是大体均匀的。印章中的文字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十分规整。来源 转载请保留链接)
推荐:
书法培训

 

篆刻章法的一般规律及技巧分析(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楚生作。此印属多字印,章法安排上疏密得当,虚实相生。印面中间上部字简,左右两边字繁,成“U”形布局,为避免呆板,部分字进行残拗处理,使其融和自然,边栏也采取敲击等手法,使线条形成残与整对比,同时又能与印文融为一体,使本来容易板滞的多字印,屯页有生机。
    欹正对比:敬正对比包括字与字之间的歌正与线条之间的敬正两方面的对比。主要通过以“斜”取势,丰富章法的变化,使印面产生抵悟抗衡之态,从而达到歌中求正的艺术效果。“斜”的整字与“斜”的笔画在印章中出现,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神奇之功,在篆刻史上大量并成功使用者以齐白石为最。这种手法的运用,往往会呈现阳刚之美,有痛快淋漓之感。值得注意的是,歌正对比要根据印面需要,只有合情合理,方可出奇制胜,生搬硬套,往往弄巧成拙。
      “虎威将军章”,汉印。此印是汉官印中的急就凿印,印面篆法歌斜,这也许是当时刻凿工匠手下的一种习惯性斜势动作所致,从而产生了这种自然天趣。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这方印的斜势有度,没有改变汉印中线千线之间那种单调的排叠关系,这种“单一”使印面保持了“古质”,而没有走向“今妍”,度的把握适当,故天趣横生,而且韵味醇厚,古意盎然。
      “襄里”,汉印。此印文两字,“襄”字明显倾斜,倒向“里”字,险象已生,如何化解这个矛盾呢?靠“里”字上部三个竖笔的斜率弹性,自右向左,依次修正,直至最后竖笔与印左边平行,这样,就维持了印面的平衡关系,使整印欹正相生,和谐自然。

    “我自作我家画”,齐白石作。属多字印,容易刻板,而此印开合有度,斜正相宜。章法经营独具一格,主要在以敬险制胜,两个“我”字斜笔的运用,打破全印沉闷的格局。第一个斜笔的出现,留出来的空白与下部的空白相呼应;第二个斜笔与左“画”字的竖画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又破了下面的方形空白,可谓一举两得。从而盘活全印,生机盎然,富有强烈的动感。
    方圆对比常见篆刻作品,以方形居多,而在以摹印篆为主流入印文字中,字形也以方为主,难免平直相似、状如算子。可根据入印文字的特点,用“圆”来调节,以增加生机和趣味,获得良好的艺术视觉效果。“圆”在印面中的体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别笔画,二是部分结构。
“方圆”章法的安排,要注意三点:一是方圆兼备。二是或方或圆要有主调;三是自然而然,不能太刻意。
    “皮聚”,汉印。此印“聚”字篆法取方势,均匀平直,“皮”字篆法巧妙,富于装饰之美,圆转中笔意明显,节奏感强,全印舒和自然,于神采飞动中透露出古雅气息,可谓合作。
      “抵雅楼印”,黄牧甫作。在平直结构中巧妙使用圆弧线,汉人就有此法,黄牧甫常常运用,可谓深悟汉人印章诀窍。此印笔画多处使圆,“抵”字右部两画均作弧形,克服了方折结构的单调感,可谓奇巧。“雅”字右顶部作圆形,顿生空灵生动之趣。“印”字上部三个小弧,盘活整印左部,与右上部呼应,一举两得。全印在平正方折的统一主调中,三处圆笔起到了调剂变化之效。
    “曾中鸣印”,邓散木作。此印“曾”、“中”、“鸣”三字篆法为方形,视觉上有厚重感,具有静态,“中”字用圆转之笔,动感顿生,从而形成动静势态的强烈对比,打破了全印平正刻板的弊病,表现出作者的独特匠心。
    轻重对比轻重对比在章法中的体现,具体而言印文粗则重,印文细则轻,笔画多则细,笔画少则粗,这是其大要。其实,印面上的轻重感觉,一种是通过点画自身的轻重变化造成的,另一种则是通过点画对印面空间的分割造成的。不同的印式、不同的印文、不同的创作思路,轻重变化的方法、位置是不同的,变化多端,要灵活运用。除印文有轻重对比以外,边栏的轻重对全印的艺术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都乡侯印”,汉印。此印四字分量也无大的差异,占地也相当,欲使章法活跃、节奏富于变化,只能在具体笔画细部的轻重上下功夫。我们观察,每个字的笔画轻重变化丰富,并且这种变化是随机生发的,自然熨帖,耐人寻味。
      “乙亥”,齐白石作。爽快犀利的几条斜线,把印面划分成大小不同的几何块面。随着线条疏密不同的分布,轻重对比也随之而出,印文笔画集中到印面的左上方,右方大片红地,新颖独特,很有现代设计的构成意识,富干形式感。
    “十年一觉”,邓散木作。此印四字,两繁两简,章法不易安排。与“都乡侯印”的安排之法不同,未用细节上的粗细轻重交错的手法,而是整字进行轻重处理。“觉”字最繁,故独细而轻,其余三字均粗,增加分量感,造成三比一的轻重对比,生出态势,加之四字占地各异,全印美感顿生。
    对比法的综合运用对比法除以上几点外,还有点与线、线与面、粗与细、长与短、开与合、俯与仰、直与曲、向与背、离与合等印面构成因素之间的对比。这些,需要多读古今篆刻家印谱,通过作品与大师对话,在长期实践中悉心体会他们印章的妙处,要有意识地把各种章法技巧“贮存”在脑海里,运用之时,就有了自由发挥的天地。
    整齐均匀、对称平衡、比例适度、对比和谐、富有韵律、多样统一等,这些都是篆刻形式美的墓本法则。其中“多样统一”最为关键,直指篆刻艺术的基本规律。既要“多样”(丰富)又要“统一”(整体),这就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就印章而言,其章法中的各种对比手法都是为整体服务的。实际上,在成功的篆刻作品中,在一枚印中,往往是将多种手法综合运用的。下面举几例说明:
    “太医垂印”,汉印。此印四字,每字占地各四分之一。章法特点明显,有三种对比手法。其中“医”字笔画繁多,与其他笔画较简的三个字形成疏密对比;“太”字的半圆形、“印”字的三个小捺画与其他字的方笔形成方圆对比“医”字繁笔画细,与其他字形成粗细对比。

 

篆刻章法的一般规律及技巧分析(3)


      “泰山残石楼”,吴昌硕作。此印五字,不易安排章法。作者采用合文法,将“泰山”两字合为一字;疏密法,“石”字笔画简和其他四字形成疏密对比;“残”、“楼”、“石”等字的个别笔画与其他笔画形成轻重对比;“残”、“楼”两字的个别圆笔与其他笔画形成方圆对比。除此之外,此印还运用了借边法、虚实法、穿插法、界格法等艺术手法。
    “徐悲鸿”,齐白石作。此印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气势恢弘,沉着痛快。章法别致,“徐”字的双人旁具有分割内栏的功效,“徐”字笔画简,“悲”字渐繁、“鸿”字最繁,因而,左右形成有层次的疏密对比;“徐”字的实笔与“鸿”字粘连笔画的虚笔,形成一种虚实对比。除此之外,此印还运用了轻重对比、粗细对比、长短对比等。
      “为容不在貌”,来楚生作。此印为五字印,章法经营别致,“不在”二字简,使其合文,感觉好似四字印。全印上面三字略残,与下面两字形成一种虚实对比。各字笔画悬殊较大,自然形成疏密对比。笔画有直有弧,相互之间就形成方圆对比。
      “永世不毁”,王铺作。此印四字,三简一繁,章法较易安排,能够自然形成疏密对比;左面“不毁”两字稍取斜势,与右面两字形成敬正对比;上而两字的弧笔与其他字形成方圆对比;另外,此印中还有疏密对比、轻重对比、长短对比等艺术手法。
      “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赵熊作。此印为多字印,章法较难出彩,作者在章法的安排上运用了综合的艺术手法。整体观察,有光洁完整的笔画,有残损的笔画,包括界格线也有变化,虚实对比明显;从笔画线条的形状上,有直有曲,形成方圆对比;就印文单个字而言,多寡不一,自然形成疏密对比。另外,还运用了轻重对比、离合对比、长短对比、粗细对比等艺术手法。
      “宠辱难忍”,查仲林作。此印四字,作者在章法安排上,四字占地基本均等,本也平常,然而整体观察,妙处多多。“宠”、“辱”、“难”三字笔画繁,“忍”字笔画简,从而自然形成一种疏密对比“忍”字简,使其笔道加重,与其他字形成轻重对比,为了呼应,使对角的“宠”字也加重笔画,在视觉上达到一种平衡。“宠”字上部造型取圆势,与其他字形成方圆对比;“难”字笔画繁复,故残之,同时敲击上、左、右边框,使其残损,从而使全印有了虚实对比;“难”字右上部、“宠”字右下部个别笔丽用斜笔,就形成敬正对比。综合对比法的灵活运用,使全印在平正之中有“活”气,可谓佳构。

      “乐未央宜酒食长久富”,张永红作。此印九字,在章法安排上每字占地基本均匀,全印以平正苍朴为基调。以斜取势,“久”字的斜笔打破章法的沉闷,斜笔下方红地作残损处理,一可淡化笔画倾斜,二可使留红处不显突兀。方圆兼用,以方笔为主调,大部分笔画方中寓圆,“未”、“食”两字的圆弧形笔画的运用,丰富了线条形态,使全印在气息上有流动感。另外,还运用了轻重、整残、粗细对比等手法。
      章法问题,不单由印章文字的多少、采用何种字法、面对何种形状的印材决定。即使同样印文,刻同样形状的印章,也可以根据审美取向的不同,在线条与篆印变化的基础上,刻出不同的风格来。以吴昌硕“千寻竹斋”、齐白石“梅花草堂”为例,可以体会同文印在章法变化上的妙处。

广告商链接:

猜您也喜欢

  • 什么是篆刻美学
    什么是篆刻美学
  • 篆刻艺术美:外拓与内涵的结合 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篆刻艺术美:外拓与内涵的结合 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 篆刻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示
    篆刻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示
  • 篆刻美学初步形成的原因
    篆刻美学初步形成的原因

  • 本栏最新